学术咨询

首页 > 学术咨询 > 正文

南极日记(十二):风雪来临

作者:       发布: 2015-03-24      来源: 皇冠手机官方网站

打印

[转发]皇冠手机官方网站新闻网:http://news.buaa.edu.cn/xyfc/87970.htm

 
  50公里冰盖上一天的工作,是从挖雪取水开始的。我们有两个化雪的电开水桶,当一个负责把雪融化时,另一个已经把水烧沸,可供饮用。对于户外工作,南极冰盖上恐怕具有最好的取水条件,经过几天使用获得上百升水的开水桶里,竟然没有一点沉淀物!


冰盖取水  

  经过一天的思考和查阅,磁航向偏差的问题有了眉目。原来南极点和南磁极本来就不在一起,两者之间有两千公里以上的距离,当越接近南磁极时,地球磁场的磁力线扭曲很大,因此磁航向和“真北”之间的偏差也可能很大了。在这种情况下,按照GPS坐标飞行的无人机只有提高GPS导航数据的置信度,而忽略磁航向数据,才可能实现正确的制导了。折腾半天,最后的对策居然是忽略这个偏差,可以继续。当我用密钥文件打开了机载通讯电台和地面站软件之间的端口,电脑里传来熟悉的“滴滴”声,来自无人机自动驾驶仪的数据显示导航系统自检通过,意味着从中山站海边到50公里的距离上,冰盖已经急剧上升了约900米。


滑跑试验掉进大雪坑 
 
  虽然大白鲨已经在张家口附近的雪地上进行过起飞降落,但是南极冰盖的冰雪面大不相同,因此正式起飞前,进行滑跑试验还是必要的。实际上,这里的地面既不能称为雪面,也不能称为冰面,因为它是由零下十度以下的地吹雪一天天填出来的,既没有冰坚硬,又不如雪松软,踩在上面,留下的脚印都是很轻的。这独一无二的冰雪面,表面上看一马平川,由于风的吹蚀,又充满了细小的波纹,那些接近10厘米高的小丘,可能对起落架造成严重破坏。我和曾庆儒很顺利地启动了大白鲨的发动机,开始冰雪面滑跑试验。油门缓慢加上去时,飞机开始移动,但由于冰雪面的不平,机头方向开始偏离,我赶紧上前用手稳住机尾,并用力推了飞机一把,飞机借着这个速度,在不断呼啸的发动机推动下,笔直的加速向前。大约滑行了一百米,我看到雪橇在冰雪面上激起雪花,似乎马上就要飞起来,我大声的喊:“收油收油!要起来了!”话音刚落,大白鲨已经跑出二百米外了,随着发动机的声音停下来,飞机在地平线的尽头消失了!


雪后乘员舱的冰挂
  
  我困惑的问曾庆儒“你确定熄火了吗?”,“熄火了”,“那怎么看不见了?”我们马上向飞机的方向跑去,走了几十米还是没看到飞机,我心头一紧,不会掉冰缝里去了吧?!当大白鲨无人机终于出现在视线中时,我们惊奇地发现它竟然掉进一个8米见方的大坑里面去了。这么平整的冰雪面上怎么会突然出现半米多深的大坑呢?关于冰裂隙的种种传闻立刻浮现在眼前,隐蔽在冰盖下的裂隙,宽几十厘米到几米,长几百米到几公里,深不见底,由于被风吹雪填平,地面上无法辨认,只有在高空通过反射光线的差异才能辨认出来。容不得多想,我和曾庆儒冒险从坑里把飞机抬出来,飞机基本没有损伤。总算有惊无险,但是脚下的这片冰原是否安全,却给我们留下了大大的问号!


舱室前地吹雪堆积出月牙形雪丘
  
  17日19:30,在和中山站的例行通话中,卢成老师向我们通报了未来几天大风降温预报,并警告我们,通过卫星图像发现20~40公里处冰裂隙很多,外出活动一定要两人以上同行,并避免到离营地太远的地方活动。


两个舱室之间堆积的雪丘
  
  此后的三天风雪如约而至,每天都是白化天气,我们只能在舱内活动。风速一直保持在6级以上,最大风速发生在早上6~8点,直到下午才稍稍减弱,乘员舱被吹得以2赫兹左右的频率摇晃,舱外长出了长长的冰挂。大风夹带着砂一样的雪,很快就在各个雪橇前后堆积起来。这些雪丘让我想起了高歌老师给我们讲过的“沙丘驻涡”的故事。当地吹雪遇到地面阻碍,气流速度下降,砂雪沉积下来,在上风区形成环绕障碍物的月牙形雪丘,障碍物前的滚筒状漩涡,会把雪丘顶部越推越高,直到把障碍物埋没!加上雪本身是有粘合力的,这个发展的过程会很快!


大白鲨无人机准备起飞
  
  仅仅3天时间,我们的乘员舱前和两侧堆起1米多高的雪丘,这股神奇的力量让我相信:冰盖上的地吹雪,具有埋葬阻挡它的物体、填平一切沟壑的力量,冰盖边缘隐藏着无数冰裂隙怪兽,而地吹雪就是负责掩护它的兄弟!



皇冠手机官方网站 转发
2015年3月24日